9月17日,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联合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开展2025年研究生新生“实验室安全第一课”专题培训。本次培训采取“一主多分”会场模式,设1个校级主会场及28个二级单位分会场,共计2700余名研究生新生参与培训。
主会场设置在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学术报告厅,面向校区内涉及I级风险实验室的研究生新生。各二级单位分会场由分管实验室安全领导主持,组织其余校区涉及Ⅰ级风险实验室和所有Ⅱ至Ⅳ级风险实验室研究生新生参训。通过线上线下协同、主分会场联动的创新机制,构建起“校级统筹—院系落实—师生参与”的三级安全教育网络。
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成龙强调,实验室既是知识创新的主阵地,更是安全管理的责任田。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,不是软指标而是硬约束,全体研究生新生要牢固树立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将安全规范转化为科研习惯,切实做到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。
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魏永前作专题辅导报告。报告分析了全球科研发展趋势、实验室安全态势及国内外高校典型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,重点提出了研究生须掌握的十项核心素养:严守安全法规制度、明确安全责任归属、提升安全培训实效、落实准入承诺机制、实施动态风险评估、建立分级管控标准、规范安全检查流程、掌握应急处置要领、强化个体防护意识、防范技术操作隐患。他强调,要以事故为鉴,推动安全意识从制度约束向文化自觉深化,真正实现从“要我安全”向“我要安全”“我会安全”的根本转变。
作为学校构建“全链条、多维度、立体化”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,本次活动首次实现研究生新生安全教育的全覆盖。下阶段,学校将重点推进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制度、定期开展多场景应急演练、建立安全素养动态评估体系等三项常态化工作,通过“教育先行、预防为主、科技赋能”的创新实践,为高水平科研创新保驾护航。